
菲律宾长期面临金融普惠力度不足的困境。疫情前,仅29%的菲律宾人拥有银行账户。对于储蓄、投资、保险、公平信贷工具乃至基础数字消费,对大多数人而言仍难以触达或受限严重。基础设施短板加剧鸿沟——智能手机普及率停滞于75%,农村地区4G网速远落后于城市。
现金经济主导日常。超90%小额交易依赖现金,企业现金处理成本高达交易额的3%-5%。
在此背景下,由Globe Telecom旗下金融科技部门Mynt开发的移动支付平台GCash应运而生。该平台初期提供话费充值、账单支付及汇款等服务,迅速赢得市场认可。然而随着用户激增,GCash面临严峻技术挑战:
用户增长压力:海量用户规模下维持无缝体验日益复杂。
系统性能瓶颈:旧平台仅支持最高400 TPS(每秒交易数),节假日高峰期频现交易延迟。
功能扩展障碍:进军信用评分与财富管理领域时,因系统缺乏完全幂等性,偶发重复交易,推高客服需求。
人才能力缺口:提升本地数据分析与风控系统专业能力成为创新关键。
尽管面临挑战,GCash的持续努力终见回报。如今65%的菲律宾人拥有了银行账户, 印证了以GCash为代表的数字金融平台,正推动金融可及性与包容性的大规模变革。
2019年,GCash与Alipay+ Wallet Tech建立战略合作,GCash通过分阶段技术迁移完成平台全面更新。
获得指数级能力提升:
处理能力增长3到5倍,峰值TPS突破1000
系统可靠性提升,高峰时段停机事件减少
数据存储效率与成本效益显著优化
此次迁移奠定规模化基础。伴随疫情加速数字化进程,GCash实现用户数量三年增长三倍。至2024年,80%菲律宾人使用GCash,其作为国民日常数字伴侣及头部金融超级应用的地位持续巩固。
依托升级后的技术架构,GCash聚焦核心使命:改变菲律宾非正规经济领域与金融服务不足人群的现金支付惯性。国家二维码系统QR Ph的推行暴露出市场摊贩、三轮车司机等群体对现金的深度依赖。以马尼拉30万三轮车司机为例:每名司机日均载客50人次,其中90%交易金额不足₱20(约0.35美元),且全部采用现金支付。
对此,GCash推出综合普惠方案:
离线支付解决无网络环境交易难题
动态二维码技术杜绝截图欺诈风险
百人地推团队深入100个本地市场,辅导司机、摊主从现金交易向二维码支付转型
支付服务之外,还同步开放储蓄、信贷、保险服务,全面提升劳动者疫后财务抗风险能力。
技术迁移完成后,GCash开启全面数字生态扩展。其生活方式平台GLife整合超1000家商户,覆盖食品、健康、零售及娱乐领域;金融服务已拓展至投资、信贷与保险板块。
依托Alipay+跨境支付能力,GCash支持55+国家和地区无缝交易,赋能约800万菲律宾用户连接全球1000万商户——该能力对海外务工人员及旅行者至关重要。
这种生态模式推动GCash从支付工具升级为覆盖全国的"支付-金融-生活"一站式平台。如今:
80%菲律宾人已使用GCash
平台入驻商户超600万
母公司Mynt成为菲律宾首家且唯一估值5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
GCash的演进不仅体现技术变革,更印证数字金融如何重塑国民经济行为、推动普惠包容,并在规模级应用中构建数字韧性。